安铺文乐古木文化馆坐落廉江市安铺镇,不到六百平方米的展馆里,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。藏品既有杯盘碗筷,也有家私耕具;既有来自西周时期的陈旧独木舟,也有产自上世纪七八十时代的民间物件。各类藏品,琳琅满目,让人眼花缭乱。

  从老物件的购买搜集、分类整理,再到擦亮铺排,馆长何军卡和他的友人蓝业竣教师都倾泻了许多汗水,在他们看来,每一件藏品背面都有一段故事,保藏旧文物是一件很风趣的工作。

  “比方这些,便是七八十时代的公仔书,也叫连环画。在电视机没有遍及的时代,这些通俗易懂、老少皆宜的图文便是人们的消遣娱乐了。”蓝业竣说。

  顺手翻开一本公仔书检查,里边的内容放至今天依然生动风趣,画面更是形神兼备。

  这是来自民国年间的铁皮摇晃鼓。在民国时期,摇晃鼓多有两个用处,一是儿童玩具,二是商业之用,民间货郎常用铁皮摇晃鼓招徕顾客。羊皮的摇晃鼓见多了,来自民国年间的摇晃鼓您又是否见过呢?

  华南牌缝纫机是华南地区最早出产的名牌缝纫机,出产前史悠远持久,以其结构精细、性能好、坚固耐用的特色深受其时顾客的喜欢。

  蓝业竣介绍,缝纫机是当年“三转一响”之一。“三转一响”又叫四大件,指的是手表、自行车、缝纫机和收音机,其时老百姓都期望能具有这四件家庭物品。

  “这个华南牌缝纫机算是其时的‘时尚货’了,当年湛江许多家庭成婚的时分,必定要有一台缝纫机才行。现在随时代的开展,这种旧式缝纫机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小,但是它承载着几代人的夸姣回想,见证着几代人的生长,即便现已退出前史舞台,仍会让许多人铭肌镂骨,哪怕是不经意间瞥上一眼,心里都会涌起温暖和亲切。”蓝业竣说。

  上个世纪六十时代,电力照明没有彻底遍及,家家户户每到夜晚还关键煤油灯照明,那时的手电筒但是家里的一大宝物。一家或许只要一把,也或许一把也没有,夜晚能带来光亮的手电筒的位置显而易见,也就天经地义地成为那个时代的稀有“电器”。

  “当年手握一把手电筒,就像零几年具有一部手机相同,是一种殷实和时尚的标志。”蓝业竣说。

  何军卡说,自己的藏品并非精巧的工艺品,许多都是如手电筒、缝纫机、瓷器酒埕等与我们休戚相关的日子物件。跟着社会经济的开展,这些日子物件现已脱离群众日子。“期望保藏馆能成为一个窗口,让参观者,特别是让年轻一代经过这一些藏品感触日子、了解前史,然后爱惜当下、努力奋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