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贮粉碎秸秆打捆机包膜机
 

  在我国历史上,清官有许多,但是最知名的莫过于“三大彼苍”之首的包拯。包拯的故事许多,随同他的进场,必然会带有两件道具,一是尚方宝剑,二是三把铡刀。尚方宝剑不稀罕,许多被皇帝录用钦差大臣也佩戴过,只惋惜包公并没有。至于说三把铡刀,那更是捕风捉影的故事。

  在小说中,这三把铡刀还有专门的称号和用处。龙头铡是用来抵挡皇亲国戚的,即使是凤子龙孙也不在话下;虎头铡则是用来斩贪官蠹役和病国殃民的奸臣的;狗头铡便是对待民间的土豪劣绅,泼皮无赖。这三把铡刀一摆,往往将包公的电视剧情节面向了高潮,再加上包公声震如雷的一声“开铡”更营造出沉冤昭雪的喜庆气氛。

  在艺术的舞台上,包共用这三把铡刀除恶扬善,斩尽了人世的妖魔鬼怪,由此还有《铡包勉》、《铡美案》、《铡国舅》、《铡郭槐》等经典戏曲。不过,这仅仅是民间为了美化包公的形象,制造情节所虚拟的。历史上的包公不但没有尚方宝剑,连这三把铡刀都没有。

  在我国古代,关于人命是不垂青的,处死人的办法有许多种,早年诞生过相当多的死刑方法。最著名的当属斩首,最残暴的当属凌迟,但不管哪朝哪代,都没有将铡刀作为刑具,也没有实施过铡死监犯的惩罚。

  即使是最为相似的腰斩之刑,所用的刑具也并非铡刀,而是刀斧。在《周礼秋官》清晰记载:“斩以斧钺,若今要斩也。”李斯成为了被这种惩罚处死的最著名也是第一流的官员。其实,在历史上腰斩的人并不多,后世撒播的方孝孺,在《明史》中准确指出是车裂的。(成祖怒,命磔诸市)

  即使是清代河南学政俞鸿猷是最终一个被腰斩的,由于过分惨痛,雍正命令废弃这种酷刑的说法,也是不确切的。《清史稿》和《清史编年》言之凿凿说俞鸿猷是“斩立决”,而雍正诏书中从未提及废弃腰斩之刑。

  这项惩罚,看起来解恨,在历史上并没有存在过。甚至在元朝之前,华夏大众都很少见过铡刀这个物品。在蒙古人入主华夏后,他们带来了早年斩草喂马的铡刀,在这一段时期的元曲中,才零散呈现了用铡刀处置监犯的情节。不过,铡刀斩人在官方的惩罚中仍然是没有的,很可能是其时贵族动用过的私刑。

  直到清朝人石玉昆所著的《三侠五义》中,才第一次呈现了三口铡刀。那是在包公担任龙图阁大学士兼任开封府业务,被宋仁宗派去陈州稽察放赈。临行之时,包公说自己无权,希望能得到信物,宋仁宗便赐予了他三份御札。

  包拯回府后,将这三份御札交给师爷公孙策。公孙策灵机一动,将“札”理解为“铡”,因而规划了三把铡刀的图样。不只包公满足,连宋仁宗也大加欣赏,命人依照图样制造,并赐给了包公,有先斩后奏之权。

  从此之后,包彼苍的三把铡刀,就随同包公的故事名扬天下,成为妖邪的圣物。学者研讨,《三侠五义》中三把铡刀的形象,很可能是由于作者受到了传说中上古时代龙牙、虎翼、犬神“三大邪刀”的启示,由此发生的创意,让铡刀的故事更赋有艺术性和感染力。

  其实,不但包公的铡刀是虚拟的,包公断案的故事大部分也是虚拟的,就连包公是不是那么直言敢谏,在史学界都存在争议。包公最大的美德便是他的清凉,是名副其实的清官、好官,这让老大众对他永久铭记,成为了彼苍大老爷的代名词。